摘要:國際能源署(IEA)最新月報顯示,全球石油市場正逐步滑向罕見的供過於求格局,過剩原油甚至開始在遠洋油輪上積壓,顯示供需失衡程度或遠超此前想像。隨著中東出口激增,海上運輸量攀至多年高位,各大石油樞紐的庫存有望在未來幾個月顯著上升。IEA警告,若當前趨勢持續,油價或將面臨持續下行壓力。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內累計下挫約15%。分析人士指出,價格疲軟反映市場對未來需求的擔憂加劇,而海上儲油現象則意味著供應端壓

國際能源署(IEA)最新月報顯示,全球石油市場正逐步滑向罕見的供過於求格局,過剩原油甚至開始在遠洋油輪上積壓,顯示供需失衡程度或遠超此前想像。隨著中東出口激增,海上運輸量攀至多年高位,各大石油樞紐的庫存有望在未來幾個月顯著上升。IEA警告,若當前趨勢持續,油價或將面臨持續下行壓力。
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內累計下挫約15%。分析人士指出,價格疲軟反映市場對未來需求的擔憂加劇,而海上儲油現象則意味著供應端壓力短期難以緩解。大量船運原油在海上“滯留”,不僅增加儲存成本,也預示後續供應可能集中湧入陸地市場,對價格形成二次衝擊。
IEA在報告中將2026年的全球供應過剩預估上調至每日約400萬桶,創歷史紀錄,較上月預測增加約18%。報告指出,OPEC+成員國正在恢復此前削減的產量,而來自美洲與其他非OPEC產油國的競爭性供應也在同步擴張。該機構表示,隨著生產國為維持財政收入而加快出口,產能釋放的速度已超過需求恢復的步伐。
需求端的動能也出現降溫跡象。IEA略微下調了今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預期,稱主要經濟體製造業疲軟、運輸燃料消費趨緩。儘管年初庫存增加速度高達每日190萬桶,但由於部分煉油廠和貿易商出於避險目的大量採購,短期內油價跌幅一度受限。
IEA認為,石油市場將面臨“三重擠壓”:OPEC+產量回升、非OPEC供應激增以及需求增長放緩。這一組合效應可能令2026年成為全球石油史上供應過剩最嚴重的一年。
(請注意:Moneta Markets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,且僅提供參考價值,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。)
免責聲明:
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本平台的投資建議,本平台不對文章信息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及時性作出任何保證,亦不對因使用或信賴文章信息引發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